首页 > 资讯> 饮食营养 > 正文

远离消化道癌症,试试这种饮食模式!

未来医学

2022-01-17 135

“消化道癌症”是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等较为常见的癌症类型统称。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我国的消化道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比较高。

2016年权威癌症杂志《癌症临床医生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年我国约有68万人诊断出胃癌,而这占全球发病的一半左右,同时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胃癌。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则显示,我国食道癌患病率和死亡率排在全球第五位;但因我国人口数量大,食道癌新发患者和死亡患者的人数却占全球的55%左右。 想要远离消化系统的癌症,与我们日常饮食密不可分。

这5个因素,让消化道肿瘤高发



2021年8月,发表在胃肠病学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胃肠病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哈佛大学营养学家调查了1991-2011年间超过2.7万我国人群的随访数据发现,我国56.5%的结直肠癌、59.8%的胃癌、48.5%的食管癌和35.2%的肝癌是由不当的饮食习惯所导致的,并且由饮食所诱发的癌症数仍处于上升之中。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饮食与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对消化道癌症的影响,发现有五大因素导致消化道癌症高发:

1、吸烟 吸烟与这四类消化道癌症均有关联,并且是我国消化道癌症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从数据来看,2011年与吸烟相关的新增消化道癌症病例达17万多例,占总数13.2%。 一篇发表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上的研究也曾指出:吸烟者患鳞状食道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 5 倍。且在吸烟诱发的鳞状食管癌方面,男性的风险也要高于女性。

2、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摄入过多 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量在各年龄组均呈现增长趋势。2011年,与红肉食用量过多相关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达15.6万多例,占总数的12%。其中,城市居民的红肉消费量平均增长40%左右,而加工肉制品消费量则增长了30%,农村居民的消费量则翻了一番。 2020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从1991-2011年间,饮食与生活方式对消化道癌症风险的贡献一直在增加,而红肉摄入量高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因为它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首要因素之一,并预计在未来20年内对中国的影响更大。

3、水果蔬菜摄入不足 所有人群的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虽呈现增加趋势,年轻一代(<50岁)的乳制品摄入量在20年里几乎翻了一番。但是,摄入量还普遍不足。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不足与4.5%、2.9%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相关,病例分别有5.9万例、3.4万例。



4、肥胖 2011年,肥胖(高BMI)与9.5%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有关,数量达12万多例。而且国人群普遍缺乏锻炼,特别是50岁以下人群。

5、饮酒 饮酒同样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20年间在饮酒方面,农村居民的酒精摄入量比1997年的摄入量多了1/3。与其相关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达8万多例,占总数的6.4%。 2021年7月,《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2020年有74万例新发癌症可归因于饮酒。从癌症类型来看,与酒精相关的新发癌症中,绝对病例数最多的是食管癌,共18.97万例。

远离消化道癌症,试试“江南饮食”

除去遗传等内在因素,既然多数消化道癌症都与饮食相关,因此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减少相关癌症的发生。国际上一般比较推荐地中海饮食,但由于地中海饮食起源于国外,因此其饮食构成,以及饮食习惯也可能与国人饮食习惯存在差异。 那什么样的饮食模式是适合中国人的呢? 根据流行病学证据显示,长江中下游居民长期形成的饮食结构有利于多种疾病的防控,类比西方的“地中海饮食”,这种饮食方式,称之为“江南饮食”,其主要特点为:

1.提倡增加粗粮,减少精米精面; 2.推荐植物油,低温烹饪; 3.增加白肉、减少红肉,推荐豆制品; 4.蔬菜多多益善,保证适量水果; 5.推荐适量坚果、奶类; 6.强烈推荐蒸、煮、涮的烹饪方式。 饮食中食物种类固然重要,但其实烹饪方法同样不可忽视。江浙沪一带擅清蒸、水煮等烹饪方式,这些烹饪方法简单、健康,既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又控制了油、盐、糖,口味与营养完美结合。此外,煲汤也是江南人较喜爱的饮食,且一般会荤素、粗粮搭配。这种蔬菜、粗粮荤吃的方法很容易让人喜欢。

学习江南饮食模式,记住这6点

想要学习江南饮食模式,记住“江南饮食”的六大特点:

1、适当吃些粗粮、豆类 粗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适当的吃些粗粮可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等。如小米、燕麦、玉米、高粱、荞麦、各种豆类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推荐食用杂粮饭,例如白米搭配黑豆、荞麦或者高粱、玉米、燕麦等,可以有效进行氨基酸互补。通常建议,粗粮∶细粮=1份∶3~4份。 



2、饮食少油少盐少糖 摄入过量的油脂、盐、糖等,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国家卫健委启动了“三减三健”的专项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三减”即减少盐类摄入,减少糖类摄入,减少油脂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3、用白肉代替部分红肉 我国居民传统的食肉习惯还是以吃红肉为主,适量食用红肉对人体有益,但过量食用则会导致多种疾病。医生建议每周食用红肉不超过三次,并尽量以鱼肉或鸡肉、鸭肉等白肉替代。

4、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此外,一定要培养多吃新鲜蔬果的习惯,按照膳食指南要求,蔬菜摄入量大约为0.6~1斤/天,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水果200~350克/天。此外,尽可能选用应季的蔬菜和水果。

5、坚果、奶制品做零食 牛奶和坚果作为零食,是非常好的选择。

坚果当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坚持适量食用有助于机体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建议,每人每天食用大豆及坚果25—35克。 但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坚果时,最好不要选择超加工的坚果,例如琥珀核桃仁、鱼皮花生、盐焗腰果等。此外,炒瓜子、炒花生虽然没有添加辅料,但因为油脂含量高,如果保存不当,受高温和高湿度的影响,容易变质,食用时一定要当心。

此外,乳类食品当中的营养成分齐全且比例适宜,是一种消化吸收率很高的食物,是膳食当中蛋白质、钙、磷、维生素D、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B2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

6、烹饪方式多蒸煮、少煎炸 除了食物的选择,在烹饪方式的选择上,建议多蒸煮、少煎炸。清蒸、水煮等烹饪方式,既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还能控制油、盐、糖等,即营养又健康。

来源:急诊医学资讯健康号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洞健号上传或创作,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侵权请在线反馈或者联系qq@weleker.com
评论区 0
相关资讯

西红柿的营养价值

对于很多女性朋友来说,都希望自己保持细腻白净的皮肤,彰显个人的魅力,所以在平时也是会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护肤。多数女性为了能够达到美白淡斑的效果,也是会购买很多的护肤品,但效果却微乎其微。所

农鲜汇 2022-07-11 15:42 127 0

血糖降不下来,是不是吃饭顺序搞错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我国已经进入糖尿病大国行列。科学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应该贯穿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始终。然而糖尿病饮食调控不只是限制能量、限制甜食、少吃一点那么简单,调整进餐

遇见健康 2022-06-02 08:03 55 0

原创 华中大新研究,这4种健康饮食,都能延寿,降低死亡风险

民以食为天,饮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良好合理的健康饮食习惯是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使身体健康地生长、发育。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而感染疾病。《美国膳食指南》推荐了多种

医诺维 01月12日 13:15 235 0

原创 进口奶粉香兰素频频超标,难道不是为了抢宝宝的第一口奶?

近日,多个进口奶粉品牌都被测出香兰素超标问题,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雅培、美赞臣等。那这个令宝妈闻风丧胆的香兰素究竟为何物,为什么会频频在进口奶粉中检测出来?香兰素,简单来说是一种可食用香精,其

饮食有度 2022-09-01 20:18 130 0

武科大研究:经常下馆子、吃外卖, 死亡率增加49%

日前,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荣爽教授等人在《营养与营养学学会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指出,经常食用 (每天≥2次) 餐馆的食物与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全因死亡率高49%。调查人员对35084名年龄大于等

饮食有度 04月07日 10:28 165 0

牛奶超补钙,这4类人可别喝

谈及补钙,咱们肯定推荐大家首选牛奶啊。它不仅是补钙高手,还富含优质蛋白,但是这么营养的食物却有4类人不能喝。这篇文章就系统来说说。一、喝牛奶痘痘加重的朋友图:摄图网奶制品容易加重痘痘的路径可

遇见健康 2022-09-23 10:45 92 0

尹涛:药食同源饮食化应成为新时代的“养生指南”

现在流行的是“吃动平衡”的养生观,就是在饮食与运动之间找到平衡点,达到身体各机能的平衡。那饮食怎么吃,又是一个问题。西式保健品,还是药食同源饮食化?正确的养生不仅健康身体,更能提升幸福感多年

药食同源 02月10日 17:00 161 0

脱脂VS全脂,哪种牛奶更健康?

牛奶是全球广泛消耗的乳制品之一,全世界有近60亿的人摄入牛奶。近些年,有的广告将脱脂牛奶捧上“神坛”,宣传其为减肥者的不二之选。各种品牌的脱脂牛奶涌入市场,让消费者眼花缭乱。那全脂牛奶是否应该被脱脂牛奶完全取代?饮用脱脂牛奶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吗?目前,已有研究者将目光投向脱脂牛奶,其中不少研究结果引起我

洞健官方 2022-01-05 07:15 100 0

Nature:间歇性禁食可改变肠道菌群活性,促进神经再生

近年来,禁食成了科学界的新宠,禁食已被证明可以减肥和延长动物寿命,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禁食有许多健康益处,改善代谢健康,预防或延缓年龄增长带来的疾病,甚至可以减缓肿瘤的生长。间歇性禁

医诺维 2022-06-29 08:01 147 0

过期食品能尝一口再扔吗?长期吃过期食品,身边会发生什么……

相信你们一定有过这样的情况:从超市买回来喜欢吃的零食,因为放在冰箱或角落,忘了吃,等到想起来时,发现已经过期一天或两天。在很多人眼中,过期食品就等于变质食品。但也有人认为,只要没异味,食品过

遇见健康 2022-07-25 13:50 101 0

Cell子刊:高盐饮食伤害免疫细胞,免疫系统可能因此失控!

在中国古代,盐的生产和贩卖通常掌握在官府手里。通过对盐税的征收变相地征收人头税,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盐在每个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不过,到了现在,人们则更多关注高盐饮食将会对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未来医学 02月24日 08:37 111 0

一瓶饮料增加45种疾病风险!喝饮料千万别超这个量!

2023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综述。该研究显示,高糖饮料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包括肥胖、痛风、糖尿病等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冠心病、中风、

饮食有度 05月16日 12:37 189 0

“超级食物”如何调节“三高”?

亚麻籽作为一种油料作物,历史悠久。我国主产区为宁夏、甘肃、新疆和内蒙古。近年来,我国亚麻籽的消费量逐 ...

遇见健康 2022-06-14 10:52 81 0

每天一瓶含糖饮料,肠癌风险翻倍!女生年轻爱喝,增加将来癌风险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含糖饮料高消费会导致肥胖以及相关疾病、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结直肠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在神刊 CA 2021年癌症统计报告中显示,结直肠癌已成为女性三大癌症之一。近年来,50岁以下

医诺维 2022-01-15 12:07 124 0

吃烧焦的食物易得癌?这3种情况可能更危险!

日常烹饪过程中,总难免会遇到食物烧糊、烤焦的情况,若只是轻微的焦糊,很多人还是会选择继续吃,但如果整 ...

遇见健康 2022-06-12 08:11 101 0

知名寿司店疑现“蓝环章鱼”,市监部门已介入

4月23日,消费者在争鲜回转寿司打浦桥路日月光店吃饭,端上来的菜品被指疑似含有毒性的蓝环章鱼。目前,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已介入调查。

饮食有度 04月27日 10:57 96 0

新研究:饮酒带给年轻人的健康风险更大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乔本孝)基于全球健康统计数据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饮酒带来的健康风险会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别,15至39岁人群因饮酒面临的健康风险更大,但少量饮酒对40岁以上人群有一定健康益处

洞健官方 2022-07-20 16:21 88 0

油炸!烧烤!烟熏!为啥这么香?

烹调食物的过程,也是享受食物香气的过程。食物在热处理的过程中发生着复杂的变化,能让我们的嗅觉器官感受到不同的味道。

饮食有度 2022-10-25 07:43 137 0

经常喝牛奶,增加中国人乳腺癌风险,如何从医学角度解读怎样喝更健康?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肿瘤和首要的肿瘤死亡原因,每年预计发病人数为100万人,其中美国为20万,欧洲为32万。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是亚洲地区的5倍,经年龄标化后发病率为100/10万,病死率25/10万,其

饮食有度 2022-12-02 07:18 225 0

颠覆认知!60万人研究:每天一鸡蛋,降低心血管中风概率

“妈,你怎么又吃鸡蛋?昨天早上不是刚吃?”“我一天一个没关系的。”“关系大了!你这种心血管不好的,一周吃3个最多了……”鸡蛋,尤其是是蛋黄,是饮食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而胆固醇摄入量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犹豫,尤其是心血管不好的人群,不知道能不能吃鸡蛋。今天我们就

遇见健康 2021-12-24 07:48 126 0

换一换

+活动 查看更多

- 分享 -
分享到微信
- 评论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