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眼发展史
今天,近视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国内近视的发生率以每年8%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一近视大国。
很多人认为近视是遗传的,可近视真的是遗传的吗?换个角度来看我们的眼睛,让视野穿越到我们人类祖先起源的东非塞伦盖蒂大草原。
大约两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南方古猿第一次开始站立起来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给了我们全新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地球诞生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幅画卷——智人大进化。
自那时起,我们人类的祖先第一次把他们的视野从地面望向天空,从近地望向远方。为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人类在短短百万年间,不断的让自己的视野向更远的地方发展,视力也在距今大约6万年前达到顶峰。
这个顶峰是什么概念呢?
今天依然生活在塞伦盖蒂大草原上的马赛人就是那个时代的翻版,这些马赛人被称为“祖先的活化石”。
这些马赛人平均身高两米、裸眼视力8.0。要知道,如今最好的视力不过5.0。裸眼视力8.0意味着一个奥运会射击冠军,用八倍镜看世界。他们很容易清晰的看到10公里以外的任何事物,我们的祖先在6万年前就是如此。
那么,近视如果是一种病,与我们的祖先相比,除马赛人外,我们所有人,岂不是无一例外都是近视?其次,如果视力是遗传的,为什么我们没有遗传下来祖先那么好的视力呢?
环境决定趋势
首先,近视绝非病态!
当一个奔驰在视野辽阔的草原上的现代智人,真正开始定居并耕作以后,我们的视力在几千年里迅速下降到了今天的水平。为什么呢?
因为狩猎需要更为精准而开阔的视野,而面朝黄土的漫长岁月,则更需要我们不断的关心周边的一切细节,比如天时、节气、土壤、耕作顺序、干旱与潮湿等等。
事实上从进入耕作开始,我们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水平就发生了大爆炸,这种大爆炸逼着我们人类减少视神经的处理系统,而大幅度增加认知存储系统,因为我们的脑容量在短时间内就那么大。要么分配给智慧,要么分配给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听觉。
而我们的祖先选择了前者。
社会发展越快,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视力就会越差。同时期比较来看,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普遍近视率要比大清国时代高得多。而两百年后的我们,进入信息疯狂爆炸的年代,视力与两百年前相比自然要低。
而我们的近视标准如果还停留在农耕时代的5.0标准,那么自然近视眼就会显得越来越多。事实上,现代医学对时代分层是有着清晰的科学界定的,他们把近视分为轻度近视(300度以内)、中度近视(325~600度)、高度近视(600~900度)、超高度近视(900度以上)。而绝大多数人的轻度近视是现代社会的常态,而绝非病态。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如此,后三种近视的人数发生比例也在迅速上升中,于是这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视力是否真的遗传呢?
近视遗传没有绝对图片
准确的回答是——绝大部分不绝对是!
从游猎到游牧,从游牧到农耕,是生存环境的变化,让现代人类的视力越来越差。换句话说,当几代人都处于一个固定环境中时,视力会发生环境惯性遗传。
我们曾多次采访已故的协和糖尿病诊疗中心向红丁教授,教授打过一个比方:一个家庭,长期大鱼大肉,导致父亲在50岁的时候得了糖尿病,而他的孩子也在大鱼大肉的环境中长大,于是这个孩子在40岁的时候也得了糖尿病。而这个家庭的第三代,极有可能30岁就获得糖尿病。那么你能分辨的清,是这个家庭的家庭饮食结构环境导致的糖尿病还是这个家族根本就有糖尿病遗传呢?
第二代孩子并不一定会得糖尿病,但其家庭环境让他获得了糖尿病,而第三代孩子并不一定保持这种家庭环境,也许他们的饮食结构已经改变了,但他仍早早的获得了糖尿病。这就是环境惯性遗传!
向红丁老师曾说,只有持续几代人保持一个非常合理的饮食结构,或许有可能改变这个遗传。
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近视都与上面的例子相仿。很多家庭只是两代人带眼镜,可能爷爷辈并不存在近视。这种情况,您的孩子不一定属近视遗传。
预防近视该怎么办?
基于预防这一话题,我们采访了CHTV健康中国科普专家库编委会副主委陈东方,陈老师允许两个正上小学的女儿适当看电视、看漫画书,但除了上网课、写作业这种必须要用到电子产品的课程外,绝不会让她们碰手机和电脑。
陈老师在家里专门弄了个小房间,里面满地的玩具。陈老师直言:“我鼓励她们玩各种玩具,鼓励她们出去跳绳。你越让孩子们去看远处、看绿色,她们越不会这么做的。因为她们耐不住性子,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她们的精力转向玩具和游戏。即使偶尔看看绿植看看远山,我也尽量陪着她们,否则没大人陪伴,她们怎么可能听你的?”
这就是让孩子从根本上脱离被电子产品包围的环境,让孩子的用眼从一个环境转移到另一个环境。
除此以外,陈老师每晚会给两个女儿进行热敷。无论空气干燥还是潮湿,一个温润的介质环境,是对眼睛很好的保护。现在市面上的一些中药材眼贴,能够帮助孩子活血化瘀,放松眼部肌肉,缓解眼疲劳。
最后,陈老师提示,长期视疲劳,也是造成近视眼的重要诱因。因为眼疲劳的常态化,等同于对眼睛形成了一个新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眼肌紧张,眼轴距延长,眼底充血,人类为适应这种环境,最终形成近视。
人的眼睛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且不可替代。不像牙齿,坏了可以安装义齿,也不像别的器官,可以移植。外损性的眼视觉障碍还可以移植眼角膜,但近视一旦发生,别无他法。
因此,要让珍视、爱护眼睛的行为及意识从小养成,现在开始也一样来得及!
来源:医学论坛网
未来医学
2022-08-08 16:10
126
0
未来医学
01月11日 14:45
170
0
佳学基因
03月24日 13:45
76
0
佳学基因
03月31日 15:58
228
0
未来医学
02月06日 14:15
123
0
人类健康
2022-10-27 15:51
96
0
佳学基因
03月17日 17:49
235
0
未来医学
2022-05-30 07:54
170
0
佳学基因
05月07日 09:02
193
0
未来医学
2022-03-09 18:20
108
0
洞健官方
2022-05-13 16:44
203
0
洞健官方
2022-09-02 12:11
145
0
洞健官方
2022-06-01 16:15
169
0
洞健官方
2022-02-09 09:19
119
0
洞健官方
2021-12-08 18:53
103
0
遇见健康
01月24日 14:00
159
0
未来医学
2022-07-13 17:04
88
0
佳学基因
05月24日 17:59
131
0
未来医学
2022-05-12 18:11
138
0
未来医学
2022-06-23 17:04
11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