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遗传 > 正文

2022年诺贝尔医学奖花落“古遗传学”,冥冥之中有天意!

解码2022年诺贝尔奖背后的古基因组学:“我们来自哪里?”

未来医学

2022-11-01 112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Svante Pääbo,以表彰其在已灭绝的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

诺贝尔奖官网介绍,Svante Pääbo的开创性研究催生了“古基因组学”这一全新学科,通过揭示所有现存人类与已灭绝的古人类之间的遗传差异,为探索以上问题奠定了基础。

诺奖委员会表示,瑞典遗传学家Svante Pääbo“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Svante Pääbo领导的团队绘制出了人类近亲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图谱,其精度可以与现今人类基因组序列相媲美,并发现尼安德特人是现代人类已灭绝的近亲。此外,Svante Pääbo还发现,在大约70,000年前从非洲迁出后,这些现已灭绝的古人类与智人之间存在基因流,这种古老的基因流对于现代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

Svante Pääbo

Svante Pääbo1955年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其工作起始于研究木乃伊中的DNA,1985年,他的研究小组从距今2400多年的埃及木乃伊中提取DNA并进行克隆测序,发表了第一篇研究古人DNA的文章。1986年在乌普萨拉大学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位。Svante Pääbo父亲是生物化学家Sune Bergström,1982年与Bengt I.Samuelsson和John R.Vane共同获得198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也是他们父子时隔40年后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此前,Svante Pääbo曾获得莱布尼茨奖、格鲁伯遗传学奖、生命科学突破奖、柯尔柏欧洲科学奖等奖项。2007年,帕博评为《时代》全球最有影响力百人之一。2008年,被《新科学家》评为8位年度科学英雄之一。他还是美国、瑞典等国家科学院院士。

Pääbo通过揭示所有活着的人类与已灭绝的人类之间的遗传差异,探索是什么使我们成为独特的人类——“我们来自哪里,我们与先人有什么关系?是什么让智人与其他人类不同?”

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现代人类的基因组的秘密不断发掘,技术的进步使得包括Svante Pääbo等在内的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对于古人类的基因组测序。此中,Svante Pääbo为古人类的研究贡献了诸如DNA超净实验室等宝贵的方法和技术。

1990年,Svante Pääbo被慕尼黑大学聘为教授,继续从事古DNA研究,并决定分析来自尼安德特人线粒体中的DNA。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也被译为尼安德塔人,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因其化石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尼安德特人被认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12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两万四千年前,这些古人类却消失了。

Svante Pääbo设法从一块40,000年前的骨头中测序了一个线粒体DNA区域,该基因来源于尼安德山谷费尔德霍夫石窟中发现的一个标本,这也是人类第一次获得了来自已灭绝亲属的序列。结果表明,与当代人类和黑猩猩的比较表明,尼安德特人在基因序列上是不同的。

由于对线粒体基因组的分析只提供了有限的信息,Svante Pääbo及其团队转而挑战对尼安德特人的核基因组进行测序,并不断改进从古代标本中分离和分析古DNA的方法。在不断的努力下,Svante Pääbo在2010年发表了第一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序列。

Svante Pääbo及其团队可以分析和探索尼安德特人与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现代人类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约80万年前,来自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与来自欧洲或亚洲的现代人类的序列比来自非洲的现代人类的序列更相似。这意味着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他们数千年的共存期间进行了基因交流。在具有欧洲或亚洲血统的现代人类中,大约1%-4%的基因组来自尼安德特人。

除了发布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测序序列外,Svante Pääbo对以前不为人知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发现也做出了贡献。

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是生活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的人类种群。2008年,Svante Pääbo团队对一块4万年前的手指骨碎片进行DNA测序,这一碎片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中被发现,结果发现了一种以前不为人知的人类,它被命名为丹尼索瓦人。

与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现代代人类的DNA序列比较的结果表明,丹尼索瓦人和智人之间也发生了基因交流。这种基因流首次出现在美拉尼西亚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人群中,那里的现代人类携带了高达6%的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组DNA。

Svante Pääbo及其团队的发现使得人类对自身的进化史有了新的理解。在智人迁出非洲时,欧亚大陆上至少居住着两个原始人类种群。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欧亚大陆的西部,而丹尼索瓦人则居住在该大陆的东部。在智人向非洲以外扩张和向东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与尼安德特人结合,还与丹尼索瓦人结合。

在2018年,Svante Pääbo发现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之间发生了“杂交”。这一发现是从一个长骨碎片中得出的,该骨块被确认来自一个绰号为“丹尼”的13岁女孩,她生活在大约9万年前,是尼安德特人母亲和丹尼索瓦人父亲的女儿。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古DNA实验室主任付巧妹曾是帕博团队的一员。她认为,该研究的亮点在于这件标本是从众多没有鉴定出来的骨骼中搜索出来的,作为混血的直接证据,展示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混血不止发生了一次。

诺贝尔奖官网介绍,基于Svante Pääbo的发现,现在了解到来自已灭绝亲属的古老基因序列会影响当今人类的生理机能。例如,EPAS1基因的丹尼索瓦版本赋予了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优势,并且在当今的藏人中很常见。再如,尼安德特人基因影响着我们对不同类型感染的免疫反应。斯万特·帕博的开创性工作确定了智人与我们最近的已灭绝亲属之间的遗传差异。

古基因组学

Svante Pääbo利用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化石中得到人类的全基因组序列,是全球首次,其主要贡献也是开创这种古基因的检测技术。

Svante Pääbo始创性研究,也促成了一门全新学科的诞生——古基因组学。实际上从第一段古DNA序列的测序算起,古基因组学学科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诞生不过三四十年。主要通过揭示区分所有活人和已灭绝人种的基因差异,为研究到底是什么使我们成为独特的人类提供了理论基础。

Svante Pääbo开发的技术和方法,可以确定来自考古和古生物遗骸的DNA序列。这使得研究那些来自已灭绝生物、人类、动物和病原体的古代DNA成为可能。

据了解,在较早期,Svante Pääbo非常希望能够利用现代的基因方法来研究尼安德特人的DNA,但实际上这面临极端的技术挑战,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DNA会发生化学修饰,并且会降解为短小的片段。在经历了成千上万年后,剩下的只会是非常微量的DNA,而且这些DNA还会受到细菌和现代人类的DNA严重污染。

古DNA的特点包括含量极低,如目前所研究的所有尼安德特人古DNA,其内源性DNA含量在5%以下,有时甚至在1%以下,丹尼索瓦人牙齿的内源性DNA含量只有0.17%。

一家基因测序企业创始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古基因研究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得益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广泛应用,一种快速测定大量DNA序列的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理论上能测序样本中所有DNA分子的信息,且成本逐年降低。即使古DNA含量极低,高通量测序也能很有效地对其进行测序。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指出,古DNA研究的突破本身得益于21世纪初的第二代测序技术及后续相关古DNA技术的开发和发展,使大量之前无法进行古DNA研究的样本和材料重回研究视野。“但古DNA绝不仅仅是材料和技术的竞争,关键还在于谁能从繁复的遗传信息中敏锐性地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就需要研究者有广阔的视野以及非常强的洞察力。”

在高通量测序普及之前,古DNA研究领域只能依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测定少数特定DNA片段的序列。PCR技术获取的DNA信息极其有限,而且难以区分真正的古DNA和污染DNA。“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我们还能快速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古DNA损伤,从而达到鉴别古DNA的目的。”付巧妹指出。

不过,尽管高通量测序已能较为有效地测序古DNA,但由于古DNA提取物中常常包含大量污染DNA,使得测序的大部分DNA分子都是无用的信息,真正有用的古DNA序列常常只占测序数据的1%不到。

DNA存在于细胞的两个不同区域,包括核DNA,位于细胞核中;线粒体DNA,位于游荡在细胞质内的线粒体中。通过分析线粒体DNA的变异,可以判定生物体的遗传关系。

在细胞中,往往含有数百个线粒体,每个线粒体中又包含2到10个线粒体DNA,而核DNA的数量却只有46个。从线粒体中提取基因的可能性,要比从染色体中获得核基因的可能性大,这也是包括Svante Pääbo在内的很多科学家选择以此为突破口的原因。

而Svante Pääbo研究的古基因技术在当今全球最为科学,包括如何设计操作流程,将有价值的信息提取出来、建立规则等。

截至目前,Svante Pääbo论文总被引119938次,h指数167,其中一篇Nature论文被引用11167次,论文题为《人类遗传变异的全球参考》(Global reference for human genetic variation)。其个人引用第二高的论文发在PNAS上,论文题为《动物线粒体DNA进化动力学:使用保守引物进行扩增和测序》(Dynamics of mitochondrial DNA evolution in animals: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with conserved primers)。

从上述数据看,Svante Pääbo备受业界肯定。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徐书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Svante Pääbo建立的全新科学学科古基因组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通过古基因技术研究已经灭绝的人类认知,由此揭示世界是如何演化至今的。而此次Svante Pääbo获奖本身会对整个领域推动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对这一领域开展研究的科学家、工作者,均是个大利好。

最近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情况:

2017年,三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凭借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获奖。

2018年,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生物学家本庶佑,因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获得表彰。

2019年,来自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凯林(William G.Kaelin,Jr.),牛津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Ratcliffe)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Semenza)获奖,以表彰他们在理解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科学家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Ric共同获得,获奖理由是发现丙型肝炎病毒。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斯克里普研究所的阿代姆·帕塔博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同获得,获奖理由为在独立研究中分别发现了温度和压力的感受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洞健号上传或创作,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侵权请在线反馈或者联系qq@weleker.com
评论区 0
相关资讯

原创 【佳学基因检测】埃罗宁综合征基因解码、基因检测(Eronen syndrome)

【佳学基因检测】埃罗宁综合征基因解码、基因检测(Eronen syndrome)遗传病、罕见病基因检测导读:TBC1D24 中的双等位基因变异体编码一种调节水泡运输的蛋白质,经常在 DOORS(耳聋、甲营养不良、

佳学基因 02月10日 16:08 217 0

看EGFR和ALK阴性肺腺癌中ROS1基因如何重排

ROS1重排已成为晚期肺腺癌(LUAD)靶向治疗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最近,有研究评估了EGFR野生型和ALK融合阴性的LUAD患者ROS1重排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该研究对2014年4

未来医学 2022-05-10 20:11 138 0

遗传病不一定是家族遗传的

在门诊遗传咨询的过程中,当诊断一个遗传性疾病时,患者夫妇常常困惑,“我们家族中祖祖辈辈都没有这个疾病,怎么可能是遗传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遗传病不一定是家族遗传的对于遗传病,一般老

未来医学 2022-06-22 17:49 76 0

黑死病让人类经历了一场快速的进化?

进化生物学家早已知道,当条件适当时,自然选择可以迅速发生。在工业革命期间,颜色突然发生变化的桦尺蠖就是一个经典例子——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浅色的桦尺蠖在自然选择的力量下,颜色变得越来越深,可

未来医学 2022-11-15 08:04 103 0

多囊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先天遗传性疾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需警惕

导语:多囊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先天遗传性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多发于青中年时期,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液性囊肿形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多发于新生儿及婴儿时期,主要表现为肾脏以及肝门

未来医学 2022-08-16 15:28 71 0

每周一次,年出血率降77%!重症血友病有望迎来新疗法

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因X染色体连锁缺陷,导致血液中缺少某些凝血因子,从而引发严重的凝血障碍。他们被称为“玻璃人”,小磕碰就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出血,还可能造成关节永久性损伤。中国

洞健官方 2022-08-03 10:59 80 0

哪些遗传疾病不宜生育,疾病科普

遗传病种类繁多、遗传方式多样、对后代的影响也不同,因此遗传病患者在考虑生育问题时,应该进行遗传咨询,在咨询医生指导和帮助下,作出明智而理想的选择。疾病科普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慢病那些事儿 02月02日 14:15 130 0

异戊酸血症,会给身体多个系统造成损害,一种遗传性代谢紊乱疾病

导语;异戊酸血症,(IVA)发病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属于先天性缺乏亮氨酸代谢酶引起的异戊酸量增加或者经过尿液大量排出异戊酸甘氨酸疾病。2018年5月11日被列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大部分患者在发病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因为异戊酸的蓄积,导致呼吸和体表有恶臭味,且还会出现“汗脚”味道,但病人在缓解期的话一般不会很明显

未来医学 2022-02-11 09:45 172 0

遗传性耳聋的遗传方式

认识遗传性耳聋(三)遗传性耳聋的遗传方式遗传性耳聋,也可以按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Y染色体连锁遗传以及线粒体基因病,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最主要的遗传方式,约占80%,通常可以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信息,可推测患者遗传方式:1 常染色体显

未来医学 2022-03-10 20:19 79 0

癌症会遗传吗?跟你讲实话:这4种要特别注意!

生活中,我们常能听说看到“一家几口同时患癌”的消息。那么癌症真的会遗传吗?跟你讲实话:会的!事实上,癌症确实存有家族遗传聚集现象。如果你亲人中有人患癌,那么这篇文章你就绝对不能错过!如果亲人患这4种癌,你一定要注意!1. 肝癌父母得了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可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

洞健官方 2021-12-27 20:36 104 0

人类进化极限:年龄越大,遗传学对你的影响越小

导语:最近爆火的“三花淡奶”和“海克斯黑科技”引发了很多人的食品安全焦虑,担心其为健康带来的风险。事实上,基因、环境和年龄都在我们的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呢?很多人一辈子

未来医学 2022-10-09 16:06 66 0

遗传病携带者筛查,你了解吗?

中国出生缺陷防控报告 (2012)数据显示,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其中单基因遗传病在出生缺陷中占22.2%。现有的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可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手段筛查胎儿结构畸形、通过唐氏筛查、NIPT等技术筛查染色体异常,例如常见的唐氏综合征。但是单基因遗传病由于在胎儿发育期常常不表现出结构畸形,影像学检查不易发现

洞健官方 2021-12-22 11:33 119 0

何为人体基因的遗传学,那么基因又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导读:其实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生命组成往往是由父亲的基因,加上母亲的基因所组成的。从细胞学说的角度来说,人是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的,通过细胞个体本身不断地分裂,组合进而成为一个新个体的。

未来医学 2022-06-30 14:23 157 0

从遗传学角度看,BRCA1/2筛查在女性肿瘤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于2013年5月撰文《我的医疗选择》,宣称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自己携带BRCA1突变,医生估计其将来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颇高。为降低患癌风险,她选择保留乳房的双侧乳腺切除术,

未来医学 2022-08-02 14:53 104 0

原创 【佳学基因检测】NANA贮积病基因检测

NANA贮积病基因检测患者介绍2020年12月,一个来自河北的男孩,在儿科遗传病专家会诊的建议下,来到佳学基因进行咨询。这个男孩是一对经过亲缘关系基因检测后确定没有血亲的父母所生的第一个孩子。除了母亲

佳学基因 2022-12-02 17:32 67 0

原创 【佳学基因检测】GM2 神经节苷脂病的基因检测及其治疗

遗传病、罕见病基因检测导读:由 β-N-乙酰己糖胺酶活性受损引起的 Tay-Sachs 病是《神经系统疾病及其致病基因》中记载的和一个 GM2 神经节苷脂病,也是一种严重的、现在已解码清楚的溶酶体疾病之一

佳学基因 03月17日 17:49 207 0

原创 【佳学基因检测】替索单抗Tisotumab宫颈癌靶向药物基因检测

宫颈癌靶向药物基因检测导读:替索单抗Tisotumab vedotin-tftv (Tivdak) 已获得加速批准,用于治疗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成人。在临床试验中,60% 的患者出现眼部不良反应。 为

佳学基因 02月07日 17:50 208 0

多动症(ADHD)会遗传给孩子吗?

无论您是最近被诊断出患有多动症还是已经患有多动症多年,几乎所有成年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是:“我的孩子也会患有多动症吗?”答案是:视情况而定。多动症的最大原因是基因。ADHD确实在家族中遗传。即使您的大家

洞健官方 2022-05-13 16:44 131 0

遗传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功能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人类遗传学如何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功能,并扩大对人类遗传学在塑造微生物群中所起作用的认识。构成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数万亿个微生物极大地影响着新陈代谢功能、疾病和整体健康。目前尚不清楚的是,

未来医学 2022-04-21 14:38 104 0

心肌缺血会遗传给后代吗?

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不规律、少节制,我们当中有很多人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干工作,也许只是想趁着年轻好好地疯狂一把,但是同时,也给了很多疾病偷袭的机会,心肌缺血就是其中一种。心肌

洞健官方 2022-07-06 08:01 73 0

换一换

+活动 查看更多

- 分享 -
分享到微信
- 评论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