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饮食营养 > 正文

啤酒季来临,千万别这么喝!这几点记好了

洞健官方

北京蔚蓝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22-06-13 184

啤酒,号称炸鸡伴侣,烤串绝配。气温逐渐升高,瓶装啤酒也进入了消费旺季,夜市、大排档、小酒馆或是KTV,少不了啤酒的身影。但啤酒虽爽,莫要贪杯,小编带您来唠唠啤酒那些事儿!

啤酒的营养

啤酒,是以麦芽、水为主要原料,加啤酒花(包括酒花制品),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的、起泡的,低酒精度的发酵酒。啤酒素有“液体面包”之称,它的热量主要来自于酿造过程产生的酒精以及麦芽残留的糖分。啤酒还富含维生素、氨基酸、酚类物质、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适量饮用消暑解热也未尝不可。

啤酒的分类

啤酒分类方式多样。一是按照消毒方式分,可分为熟啤酒和生鲜啤酒,熟啤酒指经过巴氏灭菌或瞬时高温灭菌的啤酒,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瓶装或罐装啤酒;生鲜啤酒则一般不经过巴氏灭菌或瞬时高温灭菌,如纯生啤酒、扎啤、原浆。二是按照生产工艺分,有黑啤酒、干啤酒、冰啤酒、全麦芽啤酒、头道麦汁啤酒、低醇啤酒等。三是按照原麦汁的浓度分,有低浓度啤酒(原麦汁浓度在2.5%一9.0%之间)、中浓度啤酒(原麦汁浓度在11%-14%之间)、高浓度啤酒(原麦汁浓度在14%—20%)。

麦芽度、酒精度?别搞错了

啤酒的度数和白酒的度数可不是一回事,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注意区分。经常接触啤酒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啤酒瓶身标注的是“麦芽度”(°P,柏拉图度),而非酒精度(%vol)。麦芽度即原麦汁浓度,是用来计量酒精发酵前可发酵糖分含量的,也就是平时生活中经常提到的糖度。一般而言,麦汁浓度越高,酒精度就越高,啤酒味道也越“香”。

啤酒宜喝多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应禁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量折合酒精不超过15g。以下特殊人群应控制饮酒:酒精过敏者,正在服用可能会与酒精产生作用的药物者,患有某些疾病(如高甘油三酯血症、胰腺炎、肝脏疾病等)者,血尿酸过高者。

另外,很多人认为“喝啤酒容易长啤酒肚”。实际上,这并非只和啤酒有关系,导致“啤酒肚”的关键在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其他代谢、内分泌等问题,食物摄入过多和能量过剩易导致脂肪堆积,造成“腹部肥胖”。啤酒中含有酒精,能量不低,大量饮用容易摄入超额热量,继而为啤酒肚的形成“添砖加瓦”。大家可以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甩掉啤酒肚,如少吃高脂肪高糖分食物、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加强锻炼等。

正确运输、储存、开启啤酒

1.正确运输。啤酒属于含气带压产品,在搬运过程中要避免激烈碰撞,避免高温曝晒,防止出现爆瓶伤人事故。2.正确储存。啤酒应在低温、避光环境储存,温度在4-15℃范围为宜,能更好维持啤酒的风味。另外,不能将啤酒进行冷冻储存,冷冻结冰时由于体积膨胀,容易导致瓶子爆裂伤人。3.正确启瓶。部分人图省事喜欢用牙齿、筷子或桌角开啤酒。但这些做法极易引起啤酒剧烈震动,使酒瓶内产生巨大气压而爆瓶。因此,开启啤酒应尽量使用开瓶器。

消费提示

1.食饮结合,不空腹饮酒。空腹时酒精吸收较快,易醉酒。饮酒时应多进食,多吃蔬菜,降低酒精被吸收入血的速度,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2.建议不要过量饮用冰镇啤酒。冰冻会使啤酒中的蛋白质发生分解、游离,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而且,过量饮用冰镇啤酒会导致饮酒者胃肠道温度急速下降,影响消化功能。

3.建议不同酒类不混合饮用。各种酒的成分都有所差异,混饮容易上头、不适,甚至醉酒。

4.酒后勿剧烈运动。酒精会引起心率加快,血液循环加速,酒后剧烈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等。

5.饮酒后应注意补充水分,可适当加盐,保持体液平衡。同时,可适当摄入水果、蜂蜜等补充糖分。

6.国际癌症协会(IARC)早在1987年就将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明确酒精对人体有致癌作用。饮酒,切记适量。

来源:江西市场监管局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洞健号上传或创作,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侵权请在线反馈或者联系qq@weleker.com
评论区 0
相关资讯

吃苹果,到底该不该削皮?晚上吃苹果和早上吃苹果,哪种更健康!

导语:苹果是很多人最喜欢的水果,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俗话说“一天吃一个苹果,医生就会远离我”。但关于苹果怎么吃,吃苹果要注意什么,你肯定会听过这样那样不同的传言。其实网友们讨论最多的这两个

农鲜汇 2022-06-21 08:02 323 0

JAMA子刊:喝酒是心律失常唯一诱因,与咖啡、睡眠无关

酒,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饮酒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因素,酗酒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甚至与某些癌症密切相关。通常,人们认为适度饮酒有益于健康,但事实并非如此。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跳不仅比正常人心跳

医诺维 2022-01-15 12:05 132 0

每天喝上1斤,32岁男子患上精神分裂症,出现幻视妄想!

长期饮酒的人,神经系统往往呈慢性酒精中毒状态,有的发展为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和酒精中毒性幻觉症,病人时有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可以认为,酒精能使人失去自控能力,是事故和暴力的祸根。

饮食有度 2022-11-01 13:34 161 0

酒怎么喝才健康?教你健康喝酒的三法则

美酒入口,美不胜收!喝酒的时候美滋滋,少不了对酒评头论足一番。但是对于各类酒的健康功效以及怎么健康喝酒,要真说出来二三,你可以吗?今天就让小编来给您小结一下。各种酒类的健康喝法酒的种类包括黄

遇见健康 2022-10-15 08:36 160 0

全球一半食管癌在中国,和3个吃饭习惯有关,赶快检查一下!

2015年,我国食管癌发病例数约为24.6万例,发病率位居我国癌症发病谱第6位;死亡例数约为18.8万例,死亡率位居我国癌症死亡谱第4位。

饮食有度 2022-12-29 15:03 264 0

这豆腐乳到底是人间至味还是问题食品?惊!

豆腐乳可是不少人的最爱,总有人担心外面卖的不健康,便自己做了,做好之后用密封罐装着,之后就直接拿出来食用了,殊不知由于保存不当,食用后反倒因为肉毒杆菌中毒被送进了医院。肉毒杆菌属于比较罕见的

遇见健康 2022-08-02 11:12 144 0

警惕“蘑力诱惑”,剧毒!别乱采摘

盛夏时节,进山纳凉是最佳的选择。漫步清幽的丛林,山泉淙淙,林中惊鸟,山花烂漫,野草芳香,禁不住要童心大发,哼唱着“采蘑菇的小姑娘……”重拾一番野趣。不过,临床医生提醒,夏季是蘑菇的多产季节,

饮食有度 2022-07-14 13:45 159 0

虾皮和豆浆是补钙能手?中老年人才需要补钙?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们开始关注夏季养生了。补钙是很多人都很关心的话题,不过,在追求骨骼健康的同时,也得注意别被谣言迷惑了。这就为大家扒了8个补钙传言,来看看吧。

遇见健康 07月20日 08:58 234 0

福建厦门:核查处置营养有机米粉等3批次不合格食品

8月19日,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局通报营养米粉、碱面、豆腐等3批次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和核查处置情况。厦门市翔安区彤欣阳母婴用品店、好劲道面制品加工店、湘福康缘豆制品加工店等3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已

遇见健康 2022-08-23 15:52 180 0

晚饭决定寿命长短?最害人的1种吃法,很多人都喜欢!

都说“早饭要吃好,中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可是随着我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人的饮食习惯变成了:早饭偶尔吃,午饭凑合吃,晚饭大吃特吃。经过一天的忙碌,晚上就总想着犒劳犒劳自己,殊不知晚上吃得

遇见健康 2022-07-27 10:58 188 0

喝酒有什么危害?8个时间段不要饮酒,日常多食用5类食物

导语:自古以来,酒文化一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虽然过度饮酒会伤害身体,但许多人认为,适当饮酒对身体 ...

遇见健康 2022-06-15 08:01 169 0

顿顿外卖?研究发现,经常吃外卖增加死亡风险,爱做饭的人更长寿

下馆子、外卖,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大部分年轻人因为没有时间、不会做饭等原因不愿做饭了,下馆子逐渐成为百姓生活中的常事。不过美味背后,却藏着一些健康隐患,比如油、盐摄入往往超标,久而久之导致肥胖、高血压,还会诱发糖尿病、脑卒中,甚至是肿瘤。2021年3月25日,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荣爽副

医诺维 2022-02-14 18:13 137 0

女子买到发霉面包让店员吃下

9月2日,广东河源一女子购买面包后当晚拆开,次日发现面包发霉,质问店家并让店员当场吃下。

遇见健康 09月04日 10:00 142 0

上海女子肥肠中吃出粪便,还有多少没洗的菜被消费者吃了?

1月11日,上海的一女子在单位食堂的外包摊位购买肥肠,食用时发现里边有一坨粪便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画面显示,一盘猪大肠里有一块疑似有粪便,一名女子惊讶地称:“感觉和屎一样。”

饮食有度 01月13日 09:38 291 0

【小知识】维生素E含量高的水果蔬菜有哪些?

维生素e的水果有苹果、猕猴桃、葡萄、木瓜、香蕉、柑橘皮等。含有维生素e的蔬菜有菠菜、卷心菜、羽衣甘蓝、 ...

农鲜汇 2022-06-17 08:02 230 0

代餐食品质量良莠不齐 专家建议出台国家标准

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减脂瘦身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以低热量、低脂、饱腹感强等为标签的代餐食品日渐火热。大量商家打着健康瘦身等旗号,推出五花八门的代餐食品。

遇见健康 06月14日 08:27 215 0

为什么碳水化合物经常被人诟病?

近几年来,“无糖”“0卡”“0碳水”这样的字眼总是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有些公众人物甚至宣称自己从不吃碳水、戒糖,似乎碳水化合物就是导致肥胖的元凶,为了变瘦一定要少吃甚至不吃碳水,然而事实真的

遇见健康 2022-07-04 07:23 137 0

吃烧焦的食物易得癌?这3种情况可能更危险!

日常烹饪过程中,总难免会遇到食物烧糊、烤焦的情况,若只是轻微的焦糊,很多人还是会选择继续吃,但如果整 ...

遇见健康 2022-06-12 08:11 129 0

何谓“健康”食品:不同时期不同定义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9月28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当天围绕食品包装可标注“健康”字样的营养标签宣布了新的建议。

遇见健康 2022-10-24 07:50 126 0

一天最多只能吃一颗鸡蛋?

一直以来,鸡蛋的评价存在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它是价格实惠的“营养珍品”,而有人则认为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是影响血管健康的原因之一。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怎样的?

饮食有度 07月26日 15:16 205 0

换一换

+活动 查看更多

- 分享 -
分享到微信
- 评论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