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精神心理 > 正文

请不要随意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

情感与情绪

2023-11-20 213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精神障碍这一医学名词,从狭义上来讲,就是大家所说的精神失常、言行紊乱;从广义上来说,精神障碍还包括常见的精神和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

经常有人问“孩子好像不开心,是不是得抑郁症了?”也有人说“我这几天心情不好,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趣,我是不是得抑郁症了?”有些家长把孩子的情绪问题简单定性为不爱学习、叛逆期等,日积月累,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还有越来越多的“佛系”家长她们不在乎孩子的成绩,不逼孩子考取优异的成绩,认为只要孩子心理健康就好。

面对出现的负面性情绪,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在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抑郁情绪时有发生,但抑郁情绪≠抑郁症!

抑郁情绪

是一种短暂的消极情绪状态,在应激事件影响下,出现情绪低沉,消极,悲观的想法,这是人之常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抑郁情绪也是能量的蓄积,就像冬藏,却孕育春的生机,等到抑郁情绪淡化和消失,迎来的是心灵的沉淀与成长。

抑郁症

根据国际疾病与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抑郁症的症状学标准里包括3条核心症状及7条其他症状,核心症状包括:①心境低落;②兴趣和愉快感丧失;③精力下降。其他症状包括:①集中注意和注意能力降低;②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③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④认为前途暗淡悲观;⑤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⑥睡眠障碍;⑦食欲下降。

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应当同时存在至少2条核心症状和2条其他症状时,才符合抑郁症的症状学标准。症状持续时间要求必须满足连续2 周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存在上述症状,且症状对工作、社交、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简单速记:2条核心症状+2条其他症状+2周病程+社会功能的影响)

随着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大家对抑郁症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正因为对于抑郁症的了解和关注,不免会把对抑郁症的认知扩大化。

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提醒,《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如果您有情绪问题应到专业精神医疗机构进行评估,明确确诊,避免随意给自己及家人贴上“抑郁症”的标签。

转自: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来源:吉林12320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洞健号上传或创作,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侵权请在线反馈或者联系qq@weleker.com
评论区 0
相关资讯

血型性格论:A型血的人完美主义,B型血的人追求自由

血型是由基因决定的,它是人类血液中存在的一种遗传特征,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清楚的了解血型与血型的不同,不仅如此,我们还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输血的情节,只有血型一致才能进行此操作。

柠檬心理 04月20日 11:34 391 0

卓别林:父亲去世母亲患精神病,被美国驱逐20年,却成为喜剧大师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查理·卓别林二十世纪初,电影作为一种新的消遣方式,从美国兴起,迅速风靡全球。世界著名喜剧艺术大师卓别林也跟随着电影行业一起走进了观众们的心里。卓别林用一顶圆礼帽,一双大头鞋,一根细手杖以及窄小的礼服

洞健官方 2022-02-09 10:54 264 0

你知道吗?过度囤积是一种心理疾病!

囤积行为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获取物品也会给囤积者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加快乐感、安全感和满足感,能调节囤积者的消极情绪,提升自我,使其感到生活富有意义。但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当过度囤积带来的危

抚爱你心 2022-11-08 09:03 129 0

5 个例子,教你用临床标准鉴别诊断焦虑和抑郁并存情况

随着认知进展,人们将抑郁症和焦虑症联系起来,抑郁症和焦虑症可能互为并发症,而确切关系存在较多争议。综述大多基于随机对照实验和荟萃分析的结论,对象为普通病人,其发现往往与焦虑和抑郁并存时可能出

洞健官方 2021-12-20 11:16 196 0

披着人皮的魔——反社会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时也被称为社会性病态,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一贯无视是非对错,忽视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柠檬心理 03月31日 15:42 370 0

惜命最好的方式竟不是养生?而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升高,各种信息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但养生保健不只是坚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情绪的调节也至关重要,所谓情绪失调百病生。不良情绪会有哪些危害?1、伤害

情感与情绪 2022-10-10 07:06 195 0

原创 心医吴帅:从有益身心的角度谈谈“李玟抑郁症事件”!

这两天,知名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轻生去世刷屏!7月5日,歌手李玟姐姐发文:李玟于7月2日在家中轻生,经医院团队努力抢救及治疗,最终于7月5日返魂乏术,与世长辞。

心医吴帅 07月07日 14:22 126 0

新研究:1/3的抑郁症患者接受氯胺酮治疗后迅速好转

参考消息网3月27日报道据合众国际社网站近日报道,氯胺酮被认为可能导致1/3抑郁症患者病情迅速好转。这项新研究发表在2023年1月的《情感障碍杂志》上。

情感与情绪 04月04日 18:11 211 0

双相情感障碍就像一把刀,躁狂时刀向着外面,抑郁时刀尖对着自己

双相情感障碍就像一把刀,躁狂时刀向着外面,而抑郁时刀尖对着自己。这不仅仅是对患者而言。双相障碍患者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将会影响到他身边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家人和亲密的朋友。在躁狂发作阶段,你可能需

抚爱你心 2022-08-26 15:03 177 0

他爱上了绑架自己的犯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一个是逃匪,一个是人质。坐上抢劫而得的福特车,一路前往拉斯维加。本以为是惊险的丧命之途,却充满了惊喜与意外。这是美国电影《完美的世界》所讲述的故事:小男孩菲利普和高智商杀人犯海恩斯。故事开始

柠檬心理 2022-11-29 11:20 413 0

“发条朋友圈我都要犹豫1小时” | 内心敏感,是一种被严重忽略的天赋

有次,我去参加一个读书会。会后闲聊,其中一位分享者对我说:“你是不是觉得我分享的内容很不好?没有新意、讲得也无趣?”我很惊诧。这是一位20 岁左右的女孩,穿着白色裙子,落落大方。分享的书籍是《岛上书店》,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我当时愣了一下,然后立刻回复她:“你为什么会觉得我不看好你的分享呢?”“因为,我

未来医学 2022-01-01 20:08 153 0

原创 十八年抑郁症,生不如死,药吃了十几种都耐药了,怎么办?(中医医心)

极致的认真,用在对的方向和事情上,就是美德。但是用在错误的方向和事情上,其实是有害的思维。

心医吴帅 04月19日 13:32 227 0

心理疾病,千万不要在症状上纠缠

现在患各种各样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抑郁症等,而面对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心理学界和医学界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统一的结论,只是笼统地说心理疾病是由生物因素、心

柠檬心理 01月10日 16:34 171 0

原创 今天说说我们最害怕的症状问题!(“抑郁症”身心疗愈)

症状,其实可以物化为“蝇头小利”。跟着症状跑的人,都是蝇头小利思维,归属于小人。小人,心眼小的小人物,这个本质决定了,小的人,一般只能做小事情遇到小障碍和解决小问题,问题一大一难了,就力不从

心医吴帅 2022-11-14 10:47 209 0

原创 夫妻一人得病,另一半脱不了干系

这两年对脑科学突然产生了非常浓郁的兴趣,与这几年所听所历有关,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书。但经历多久,如何得到解决,往往取决于这个家庭成员,能否做到真正的互相关心、爱护。意识到了的家庭已经携手走过

马永娇 2022-09-03 09:27 219 0

高复发的精神分裂症,真的需要终生治疗吗?

没有一种疾病,可以保证终身不再复发。近年关于复发和服药依从性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出院1年内的复发比例高达33.5%,1年内的再住院率18.9%,其中最主要的复发原因是中断治疗或自行减药。研究表明,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的复发率超过80%。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表现为间断发作或持续病程两类。大约1/5的患者发

遇见健康 2022-03-04 11:42 214 0

这些都是对精神疾病的误解!

精神疾病和糖尿病等高发性疾病一样,日益成为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种类。然而精神疾病患者却遭受到比糖尿病患者严重得多的误解,事实上,绝大多数精神疾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的样子。误解1:精神疾病大多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好、家庭教育不当、学校环境不好、性格不良、竞争激烈或者受刺激后产生。以抑郁症为例,尽管心理刺激可

未来医学 2022-01-14 07:55 178 0

心理上的疾病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抑郁症的发生有迹可循的

心理上的疾病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抑郁症的发生有迹可循,及时察觉抑郁迹象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抑郁症的发生几率。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但不开心和不开心之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有些不开心是有具体原因的。

抚爱你心 2022-08-22 07:39 188 0

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如何照亮少年心空?

2023年初,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2022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调查显示,20万人样本中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

柠檬心理 04月18日 17:24 207 0

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关于抑郁,这些常识一定要了解!

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839号(教育类344号)提案答复的函》,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近年来,抑郁症这一名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青少年群体出现抑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遇见健康 2022-04-06 17:54 281 0

换一换

+活动 查看更多

- 分享 -
分享到微信
- 评论 -
0